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
劉長卿
朐山壓???,永望開禪宮。
元氣還相合,太陽生其中。
豁然萬里余,獨為百川雄。
白浪走雷電,黑霧藏魚龍。
變化非一狀,晴明分從容。
煙開秦帝橋,隱隱橫殘虹。
蓬島如在眼,羽人那可逢。
偶聞真僧言,甚與靜者同。
幽意頗相愜,賞心殊未窮。
花間午時梵,云外春山鐘。
誰念遽成別,自憐歸所從。
他時相憶處,惆悵西南峰。
------《全唐詩》卷一四九
【作者簡介】到最”
劉長卿(709-780?),字文房,河間(今屬河北)人。唐開元二十一年(733)徐徵榜進士。曾任長洲縣尉。至德中,歷監(jiān)察御史,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(zhuǎn)運使判官。大歷中,知淮西,鄂岳轉(zhuǎn)運留后,為觀察使吳仲孺誣害,系姑蘇獄久之,后貶潘州南巴尉,量移睦州司馬,終隨州刺史。為人性剛,多忤權門。"以詩馳名上元、寶應間"(《唐詩紀事》。其詩多寫貶謫飄流的感慨和山水隱逸的閑情。擅長近體,尤工五律,權德輿說他曾自稱為"五言長城"。風格清雅洗煉,接進王、孟一派。嘗謂∶"今人稱前有沈、宋、王、杜,后有錢、郎、劉、李。李嘉祐、郎士元何得與余并驅(qū)?"有《劉隨州集》?!度圃姟肪硪凰钠咧烈晃逡淮嫫湓?。
【
導讀】
劉長卿為轉(zhuǎn)運使判官時曾來海州,寫有多篇詠贊連云港山水的詩篇。這一首是他游覽"東海龍興寺"登頂望海時所作。"龍興寺",即今連云港海州孔望山(據(jù)宋代元祐四年王華曜等題名石刻,可知唐宋時稱龍興山)龍洞庵,因為山有"龍洞",后來改稱。海州之稱"東海",唐代始于天寶元年,乾元元年復為海州,則此詩必寫于乾元元年(758)之前,或為任轉(zhuǎn)運使判官時。"演公",乃當時揚州禪智寺主持僧,長卿將此詩寄之,也可看出長卿正活動于淮海維揚之間。
此詩前十四句,描繪登孔望山高頂望海的雄奇景象,筆勢豪宕,想像飛騰,一變其清雅詩風,該是海邦山水的激蕩所致;后十句,抒寫對龍興寺的欣賞和懷念友人演公的深情,意味悠悠。詩中所寫之"朐山",指錦屏山(明天啟五年知州翁承選改名青龍山,清康熙十三年知州孫明忠始改名錦屏山,說見《嘉慶海州志》卷十一);"禪宮",佛教寺院,此指龍興寺;"秦帝橋",即指贛榆縣秦山島的水底"神路";"蓬島"則喻指蒼梧山(今之云臺山),謂其與海中蓬萊仙山無異;"羽人",飛仙;"真僧",德行高深的僧人;"靜者",靜坐修煉的道家,"靜"謂精神貫注專一,乃道家一種修煉之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