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浪士創(chuàng)演"西游記"
現(xiàn)今被奉作世界古典名著之一的百回本《西游記》成書之前,關(guān)于陳玄奘取經(jīng)故事的文字和口碑已經(jīng)廣為流傳,可是,這些作品和形式離一部震世駭俗的佳作還相差甚遠。
16 世紀中葉,造物主的睿智之光射向淮海大地,一位天才浪士憑借胸中丘壑和對世俗的憤嫉,創(chuàng)演了坦蕩大千、絕世飛揚的《西游》名作。
擺在吳承恩書案上的文獻和材料是豐富的∶晚唐的《大唐三藏取經(jīng)詩話》、元初吳昌齡的《唐三藏西天取經(jīng)》雜劇、元末明初楊景言的《西游記》雜劇和《唐三藏西游記》評話。依照魯迅先生在《中國小說史略·明之神魔小說》中的考訂,吳浪士的書真上可以擺出楊致和的《唐三藏出身全傳》乃至朱鼎臣的《唐三藏游釋厄傳》……
吳承恩憑藉他那俊逸的浪士情環(huán)、卓越的藝術(shù)敏感,借助《西游記》人物的喜怒哀樂,宣泄他的憎惡、屈辱,傾吐著胸中塊磊。他祭起了桀驁不馴的大圣之旗,給遭人輕賤的猴子戴上了男 1號主人公的冠冕,將傳統(tǒng)的"唐三藏傳記"改成了叛逆的"孫悟空傳奇"。
《西游記雜劇》一共只有 24出戲,而孫悟空到第9出才亮相,未待劇終的第 22 出,就圓寂謝幕;而唐僧自始至終是取經(jīng)隊伍之主體,24出戲中有10出是他的專場。吳承恩在百回本《西游記》中為人物的主、配關(guān)系安排了一個徹底的顛倒;從第一回到第八回,全是猴子的戲;唐僧卻等到第 11回才露面。在《平話》里,孫悟空的終果只是"大力王菩薩",在百回本《西游記》里,他升級為"斗戰(zhàn)勝佛"。
吳承恩的正面描述充分展示出猴子造反的無畏和降妖的英武, 行筆間又時時用側(cè)鋒點染出唐僧的哀嘆、悲啼和無奈,以此襯托猴子的神勇……
吳承恩帶著無情的戲謔和憤嫉的怒罵走進了《西游記》在百回本《西游記》突破傳統(tǒng)西游故事而增加的情節(jié)中,他借指撻妖魔鬼怪之名行鞭笞人間萬象之實,他揭示了混世妖魔與所謂救世賢靈的關(guān)聯(lián)∶圖財謀命的精怪,不是某位仙長的寵物就是哪個道尊的坐騎,不為尊者隱的率直和爽利,口無遮攔,暢快淋漓!
吳承恩選定一個特別的藝術(shù)視角,運用精妙的詼諧和幽默增寫、演繹了五莊觀人參果以及和尚被逼興蓋三清觀等道佛糾葛的情節(jié),在虛幻陸離的道、佛天地里注入了人間情志,諸如道土變和尚、小便作圣水、馬尿和鍋臍灰團制金丹的譏刺和揶揄,皆人木三分、切膚刻骨!
世間有自稱魯王孫的云臺山和尚清風(fēng)募資重建三官殿,百回本《西游記》中就有車遲國和尚為道士興蓋三清觀;世間有吳承恩所處的嘉靖時代"皇帝吞服道士王金獻的丹藥,百回本《西
記》就有"頭一等就是萬歲君王好道愛賢"……看到這里,誰會指說吳浪士"漫說些癡話""浪費大才"?
少年時代就"以文鳴于淮"的天才浪士。不去"珍重大才"修身立命,卻把最具光華的心智獻給"壯夫不為"的小說;不去"公干升堂",卻要去創(chuàng)演西游故事,迎合于"販夫走卒,村翁塾師"。吳浪士的胸中丘壑,不為世人所知,可謂生不逢時。
而今,百回本《西游記》是世界上擁有最廣泛讀者的小說,不僅在國內(nèi)擁有最高的發(fā)行量,已經(jīng)走進了16 個國家的語言殿堂。
中國文學(xué)史乃至整個中華精神文化都可以因為有一部《西游記》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李洪甫編著